最伤身的,其实是情绪
真正的成熟,是戒掉情绪。
这句话是不是已经成了你的成长鸡汤?
试问,没有情绪的人,不为任何事忧愁喜怒,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?
我们能做的,主要在于如何面对负面情绪。
很多人以为,把负面情绪控制住就好了。
不知道大家有过这种经历没?
有时候明明很想发火,忍住后,却往往不知道在哪一刻,突然情绪崩溃。
面对负面情绪,不是一味的忍,而是要养!
最好的养生,其实是养情绪。
人有七情,连五脏
在《素问·举痛论》中记载:“怒伤肝、喜伤心、思伤脾、忧伤肺、恐伤肾。”
如果长期情绪紊乱、过度偏激,可能会导致气血不足,引发疾病。
「 心主喜 」
中医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心主喜,过喜则“伤”心。
一个人欢喜过度,容易出事。
最典型的,就是范进中举,高兴过头,就疯了。
农村很多老人长年独自在家,孩子春节回来住几天,高兴得整天笑呵呵的。但孩子一离开,人就没精气神了,就是心耗了气力。
「 肝主怒 」
最近肝火旺,别惹我哈!
心情不好的朋友,常常用这句话提醒身边人。
这可是有道理的话,可不是随便的一个借口。
因为肝主怒,人一生气,就会肝气横逆。
现在工作、生活压力大,人就特别容易暴躁,一遇到不如意的事,就想暴走。
「 肺主忧 」
《灵枢·本神》写道:“愁忧者,气闭塞而不行。”
经常在ICU病房外,看到很多人几日白头,这就是忧虑所致。
「 脾主思 」
失眠,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。
但是,人为什么会失眠?
其实就是思虑过重。过思会伤脾,脾伤就会影响睡眠。
当你躺在床上,准备睡觉的时候,各种问题涌现在你的脑海中,一遍遍重现,挥之不去。过重的思虑缠着你,怎么能睡得好!
「 肺主悲 」
悲,是忧的更进一步,都会伤肺。
因此,朋友悲伤的时候,都会不自觉的上前劝慰,因为悲哀过度易伤身体,而且自己也容易被这种情绪感染。
「 肾主恐 」
恐,是指人精神紧张产生的恐慌、胆怯。
「 肾主惊 」
惊,是指突然遇到的事情,让精神突然很紧张。
恐与惊不同,恐是知道自己的恐惧,是常年在一种状态中。惊,则是因为不知而受到惊吓。
小时候经常藏起来,突然一下跳出来,玩吓人的游戏,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哦。
肾主惊、恐,因此,“治恐当补肾,治惊应安神。”
综上所述,人有七情六欲是好事,不要把情绪当作洪水猛兽,它是戒不掉的,戒掉了就不是人。
但这些情绪不宜过度,因此在生活中,要学会使自己保持平静之中,才是真正于身体有益。
养有二法,怀静气
那该当如何保持平静之心呢?
养生上有一句话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。”
心境恬淡,气血如常,是最好的状态。在此,有两个心法与大家分享。
「 辨别情绪点 」
我们更多的还需要“养”不良情绪,比如怒气、焦虑、抑郁。
在工作生活中,有情绪了,想一想这个情绪从何而来。
如果是人,那就去找对应的那个人说清楚;
如果是事,那就去尝试解决问题。
这其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。
我们感受到的愤怒、焦虑,多数时候是因为我们无能为力。
但在情绪上来的那个刹那,我们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。
「 无事常静坐 」
苏东坡题诗:“无事此静坐,一日是两日,若活七十年,便是百四十。”
他也很喜欢静坐养生。
静坐时,全身放松,双目微闭,意守丹田,安心数息。
把注意力只放在呼吸上,一呼一吸,感受着气息在身体各处的流动,宛如坐于河边,那些纷纷扰扰的情绪,就随着流水飘走。
不要抓着情绪不放,不需要太执。
静坐,没有那么复杂,而是在这个当下,面对如瀑布般冲刷而来的信息,面对日常焦虑的生活,我们更需要静定当下。